髓母细胞瘤的日常病理特征以及甄别手段
髓母细胞瘤——威胁人类疾病的又一重磅杀手,基本基于当代都市生活的不健康习惯,从而易于在人们心里上留下疏忽的空隙。正确对待它是我们解决肿瘤杀手的关键一步,下面我们便谈谈什么是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由Baile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是好发于儿童的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原始髓样上皮未继续分化的结果。这种起源于胚胎残余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生长在第四脑室顶之上的小脑蚓部。
近来的研究认为髓母细胞瘤由原始神经干细胞演化而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属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神经母细胞瘤,其位于后颅窝者又专称为髓母细胞瘤,后颅窝中线处的髓母细胞瘤来源于后髓帆中向外颗粒层分化的室管膜增殖中心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在出生后数年仍然存在,而偏于一侧生长的髓母细胞瘤则发生于小脑皮质的胚胎颗粒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小脑分子层表层,此层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1年内消失,这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在大龄儿童及成人肿瘤主要来源于前者,而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则来源于后者。
髓母细胞瘤的病程较短,这是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近一半患者病程在1个月内,少数可达数年。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步态不稳,以后可出现复视、共济失调、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强直,斜颈表现,因肿瘤多数梗阻第四脑室而产生颅内压增高。
1.颅内压增高
由于小脑蚓部的肿瘤不断增长,使得第四脑室和(或)中脑导水管受压,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和眼底视盘水肿等,较小的儿童可有颅缝裂开,其中呕吐最为多见,可为早期的惟一临床表现,除颅内压增高外,肿瘤直接刺激第四脑室底的迷走神经核也是产生呕吐的重要原因之一,呕吐多见于早晨,同时常伴有过度换气。儿童患者出现视盘水肿者较成人为少,这可能因为儿童期的颅内压增高可通过颅缝分离得以部分代偿,在成人几乎皆有视盘水肿。
2.小脑损害征
主要为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性共济失调,患者轻重不同地表现步态蹒跚,步行足间距离增宽,甚至站坐不稳及站立摇晃,Romberg征阳性,因肿瘤的侵犯部位不同而表现有所不同,肿瘤侵犯小脑上蚓部时患者向前倾倒,位于小脑下蚓部的肿瘤则多向后倾倒,由于肿瘤侵犯下蚓部者较常见,向后倾倒亦相应较多,肿瘤偏一侧发展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小脑半球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共济运动障碍,原发于小脑半球者可表现小脑性语言,约一半以上的患者表现眼肌共济失调,多为水平性眼震,肿瘤压迫延髓可有吞咽发呛和锥体束征。
根据以上详细的剖析,相信大家对髓母细胞瘤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它不再是传统肿瘤疾病的根治手段可以解决的,解决好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当务之急,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显著的效果。也希望咱们患者及其家属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西安天颐堂中医医院 值得您信赖的好医院 咨询热线:029-86271733